项目动态

2020年4月27日

春回大地之际  让我们一起送44万尾大马哈鱼苗降海

2020年疫情肆虐席卷全球,在人类岌岌可危与病毒抗争的时候,在珲春放流站内的大马哈鱼鱼苗们在工作人员的悉心呵护下茁壮成长,并为春季的降海做好了准备。 4月24日,“让中国大马哈鱼回家”公益项目的执行团队部分成员及志愿者们,来到了位于吉林省延边州珲春放流站,送44万尾大马哈鱼鱼苗降海。 清晨,珲春放流站的工作人员和“让中国大马哈鱼回家”公益项目的工作人员及志愿者们已经进入放流的准备阶段。在经过了捞鱼、打养、装袋等层层工序后,将装好的大马哈鱼鱼苗送到珲春密江河边,逐一将它们放入河中,它们将通过图们江流域逆流而上,游向北太平洋。 少了我们的照顾,这一路它们势必要经历艰难险阻才能完成蜕变,我们期待4年后的秋天与它们能再相见,也希望你们牢牢记住这条回家的路! “让中国大马哈鱼回家"公益团队也在此呼吁大家,減少对野生动物的侵扰,呵护它们和它们的栖息地!因为它们的生存与人类的发展息息相关。    

2020年3月30日

捐款|让我们一起送它们入海长大

嗨!你好,我是「让中国大马哈鱼回家」公益项目的“发言人”。 好久不见了,你最近过的怎么样?全国的疫情已经有所好转,你所在城市,是不是已经复工复产了呢! 但是还是需要做好个人防护,勤洗手、勤通风、出门记得戴口罩,保护自己和家人。 虽然疫情肆虐,在这个春天里,中国四个大马哈鱼放流站(抚远、同江、东宁、珲春)的工作人员仍然坚守岗位,我们项目的技术人员坚持通过连线的方式,与“饲养员”们保持联系并给予技术支持。现在大马哈鱼宝宝们已经进入平游摄食阶段,每天都在拼命的为能早日入海,而养精蓄锐。珲春放流站还为鱼大马哈鱼宝宝做了耳石温标,给它们领取了国际承认的“护照”。 近期,我们会第一时间奔赴各个项目地,亲自去看看这些小家伙们。我们也衷心的邀请大家,在春暖花开之时与我们一同前往项目地送它们入海。 大马哈鱼是黑龙江、绥芬河、图们江流域的宝贵资源,是东北特有的珍贵特产鱼类,是中国的三文鱼,还是生态系统的伞护物种。但由于多种原因,这些年洄游繁殖的大马哈鱼已越来越少。如果不采取有力的保护措施,用不了多少年,我国的这种宝贵鱼类就会消失。 我们聚焦大马哈鱼保护,让它不会像长江白鲟一样只能活在书本上。现在只需要您的1.5元钱,就可以多帮助一尾大马哈鱼苗入海,还在等什么呢!   扫一扫 捐献爱心            

2019年11月1日

2019年10月黑龙江省排污许可证发放公开情况分析

排污许可证 排污许可证是指排污单位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经审查发放的允许排污单位排放一定数量污染物的凭证。 《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自2018年1月10日公布施行以来,4万多家企业、十几个行业均已实现成功领证及证后监管,朝着固定污染源精准治理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分析单位 上海青悦环保,黑龙江省环境保护教育学会 数据来源 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http://permit.mee.gov.cn/) 政策依据 《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 截止10月30日,黑龙江省的排污许可证共发放了2180家企业,其中 3张排污许可证被撤销,1张排污许可证被注销。 从黑龙江省当前发证的行业分布来看,本月新增的排污许可证行业分布较为分散。累计发放的2180张排污许可证则还是集中在水泥制造、牲畜屠宰、水泥制造和火力发电等10个行业。 从发证时间和新增数量来看,有299家企业新取得排污许可证,没有撤销和注销排污许可证的企业,变更排污许可证的企业为620家 我们的建议 (1)纳入2019年排污许可证发证范围的企业,要及时按照要求进行申报; (2)在全国排污许可证信息管理平台上公开执行报告、自行监测报告是排污单位的法定义务,也是排污许可证的要求。企业要提高对信息公开的重视,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及时公开自己的执行报告、自行监测报告等内容。

2019年9月9日

走进黑龙江哈尔滨太阳岛国家湿地公园,探访家乡最美水源地

蔚蓝的天空,火热的六月,为了让大家亲近自然,感受家乡美丽水源地的美好。6月22日,黑龙江省环境保护教育学会主办“带你探访家乡水源地”活动,利用周六的时间,在黑龙江哈尔滨太阳岛国家湿地公园地顺利举行。本次活动希望通过一些自然体验的环节,让大家了解家乡的一草一木,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来。 上午9:30参加此次活动的多名网友陆续到达活动集合地点,网友们先领取了机构的宣传册,随后随着跟随参加此次活动的林大志愿讲解员向湿地公园深处走去,在此期间,志愿讲解员先是给大家讲解湿地区域内常出现的绿色植物,随后让大家四处去寻找园区内到底出现了拿几种常见绿色植物。 在此环节过程中,不少参与活动的网友都纷纷表示,这次活动不仅能更加亲近大自然,而且还能学到一些关于绿植的知识,这次活动真是没有白白参加。 这一轮活动结束后,黑龙江省环境保护教育学会秘书长高瑞睿向大家科普了湿地常见的几种鱼类,并详细的向大家解析了这几种鱼类特性及区分的方法。并带领大家来到湿地水边进行了湿地水域成分的测试。让大家在了解家乡一草一木的同时,更加了解家乡水源地的水质成分。 中午11点30分,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此次“探访家乡水源地”活动。    

2019年9月9日

松花江全面进入77天休渔禁渔期

小伙伴们,今天你们都出门了吗? 你们感受到来自“春姑娘”的问候了吗? 漫天的黄沙与满地的榆树钱在乱飞 不晓得哪路神仙又在渡劫!   据央视新闻消息,农业农村部今天(16日)发布,海河、辽河、松花江流域全面进入休渔禁渔期,禁渔期持续到7月31日。 今天是松花江进入77天全面禁渔期的第一天,小编与小伙伴“伊丽莎白”一同前往哈尔滨松花江边,对哈尔滨松花江的禁渔情况进行了调查。 小编与小伙伴“伊丽莎白”从友谊西路渔政码头出发,沿途经过防洪纪念塔,一直走到九站公园。虽然沿路上的渔船已经牢牢的锁在岸边,但是岸边还是看到了不少钓鱼的民众。(ps:本禁渔期内禁止除钓具之外的所有作业方式) 小编从省农业农村厅渔业渔政管理局获悉,根据有关法律规定,近期全省各自然捕捞水域禁渔工作将陆续展开,其中嫩江、松花江禁渔今年延长30天。禁渔制度的实施和加强将促进我省渔业可持续发展,养护渔业资源,保护鱼类产卵繁殖。 黑龙江流域鱼类资源丰富,鱼类志上记载鱼类21科,73属,105种,其中有40余种属大中型经济鱼类,而且许多种鱼类属于我国寒冷地区的特产鱼类和名贵鱼类,如达氏鳇、施氏鲟、大马哈鱼、“三花五罗十八子”等等。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达氏鳇、史(施)氏鲟、乌苏里白鲑 、哲罗鲑 、日本七鳃鳗 、雷氏七鳃鳗、黑龙江茴鱼、怀头鲇等鱼类属易危等级,黑龙江省今年开始明文规定禁止捕捞和售卖达氏鳇、史(施)氏鲟。

2019年9月9日

哈尔滨第一次跨界垃圾分类沙龙召开了,有啥大事发生?

2019年6月,国家住建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将全国46个城市带上了强制垃圾分类的“快车道”。哈尔滨市作为试点城市之一,垃圾分类得到了市民的广泛关注。 9月21日上午,由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黑龙江省环境保护教育学会、阿拉善SEE黑龙江中心联合承办的“黑龙江省垃圾分类沙龙”顺利召开。 参加本次沙龙的有省科学技术学会刘茹欣调研员、哈尔滨市城市管理局李一科长、阿拉善善SEE黑龙江中心主席中亚集团董事长刘杰,以及永续基金会、同佳岸慈善基金会、“垒土行动”小组、大众社工、CAN大自然教育等近20家民间组织代表,沙龙特别邀请了成都根与芽执行环境文化交流中心执行理事长罗丹女士分享其早国内推动城市生活垃圾可持续管理的经验。沙龙由省环境保护教育学会秘书长高瑞睿主持。 在分享过程中省科协刘茹欣调研员介绍说:垃圾分类是国家在推动,老百姓也非常关心的,比较新的领域。这个领域将来应该是一个很大的新的产业。今天科协举办的这次沙龙算是一个抛砖引玉,搭建这样一个平台,期待各位专家在政策设计、具体运行等等环节畅所欲言。 哈尔滨市城管局环卫办环境科科长李一向大家详细的介绍了哈尔滨垃圾分类的现状以及未来的规划,李科长特别强调哈尔滨将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作为垃圾分类的重要源头。李科长表示2019年9月份哈尔滨200多个试点小区包括公共机构完成垃圾分类构建,形成可推广可复制成功模式要向全市推进,预计在2020年底完成全市所有的小区垃圾分类达标。 随后大家根据如何调动居民进行正确的进行垃圾分类进行了讨论。“奖惩结合”、“环保酵素”、“政府购买公益组织服务”、“互联网+”等等建议,并且再三强调整个垃圾分类过程中最关键最重点是全民参与的问题,必须要全民参与,才能更有效的推动哈尔滨垃圾分类的有效实施。 阿拉善善SEE黑龙江中心主席中亚集团董事长刘杰介绍了阿拉善SEE黑龙江中心设计开发生活垃圾分类的小道具进课堂,并在哈尔滨投放65个集中投放站等公益活动,以及中亚集团几年来在“城市矿产”方面的开拓性进展。 随后参加此次垃圾分类沙龙的各个机构代表也纷纷向大家介绍了他们为垃圾分类这件事情做了哪些努力,并且也将进行垃圾分类这项事情中所面临的问题一一提出。 最后,成都根与芽环境文化交流中心执行理事长罗丹,也跟到场嘉宾分享了他们近十年在城市垃圾分类管理中的一些经验,她再三强调她工作重点不是谈垃圾分类,是系统的从前端减量-管理使用-类投放-后端处理。就比如他们在教育方面在学校里推行“循乐校园”,在社区里推动“生态可持续社区”。最后罗丹也强调垃圾分类这件事情是一件长久的事业,大家要坚持做下去,持久的做下去,不要被那些反对的声音打垮,这个是很重要的事情。 本次垃圾分类论坛参与成员有制定政策的政府代表、有来自末端处理的企业代表,有资助型的公益基金会,也有在一线做城市居民倡导的民间组织实践者,代表各方对垃圾分类工作关注和建议。我们期待政府、企业、民间组织等多方参与把哈尔滨垃圾分类这项利民工程做好。

2019年9月9日

你来火爆全城的“野生动物图片展”打卡吗?

9月21日,哈尔滨带着爽人的秋风,「阿拉善SEE劲草生物多样性嘉年华·哈尔滨站」开幕暨大咖分享会在哈西西城红场艺术长廊举办。80余幅精彩的“生态摄影大片”、五位生态保护NGO大咖、若干个有趣生态的自然保护的故事在这里与哈尔滨市民来了一场有趣的邂逅。 本次活动由阿拉善SEE基金会、阿拉善SEE华北项目中心、阿拉善SEE黑龙江项目中心、劲草同行、劲草嘉年华、黑龙江省永续自然资源保护公益基金会共同主办,黑龙江省环境保护教育学会承办,同时活动也得到了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省农业农村厅,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的大力支持。 此次「SEE劲草嘉年华·哈尔滨站」既有宏观的视角,也有学界的观点,更有保护一线的声音。 阿拉善SEE黑龙江项目中心主席刘杰 黑龙江省永续自然资源保护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张天航 听·大咖分享   5位环保大咖为现场的公众们讲述他们在环保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同时,也带给了现场公众们不断的思考和启发。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来自武汉道大的朱晓明以一个观鸟专家的角度,用自然教育的初衷,从《诗经》说到《易经》, 用自然喻人伦,把有趣的鸟类知识介绍给我们。 “我们看到这只大马哈鱼游的路线上有重重的障碍,但它从来都没有退缩。” 来自黑龙江省环境保护教育学会秘书长高瑞睿分享了『水中历险家』的故事。四年来,团队走过黑龙江流域、绥芬河流域、图们江流域的无数条河流,寻找可能尚存的大马哈鱼天然产卵场。多方合作推动增殖放流成效的提升,呼吁更多人参与到大马哈鱼等水生鱼类保护中。 “保护野生老虎不一定去野外,从自己做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环境保护好,就能把野生老虎保护好。” 来自东北林业大学的刘伟石教授用平实的语言,将东北虎的方方面面讲给大家听,通过图片和刘教授的讲解,似乎亲眼看了一场讲述东北虎一生的电影,吸引住了现场所有人的兴趣。 “我们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到底是什么,需要我们人类去进行探索。” 发出这个疑问的是90后姑娘王春丽,她是吉林桃花源向海生态保护中心的负责人,2018年,在王春丽和她的巡护队的努力下,保护区的生态恢复了,已经多年未见的野生丹顶鹤和疣鼻天鹅又回来“安家”了。  “第一个,请跟我一起念,可回收物。记住,不是可回收垃圾,是可回收物,这些东西全部可以进行再生利用,不是垃圾而是可回收物。” 成都根与芽环境文化交流中心执行董事长,人称“垃圾女神”,罗丹老师为大家分享《垃圾与我们》的讲座,介绍成都垃圾处理实践的心得,并且教了平时我们能做的一些垃圾减量和循环使用的方法。 看·生态影像展 来自二十个NGO机构提供的80余幅野生动植物的摄影作品,陈列在哈尔滨西城红场内。 “看!这种猴子鼻子独特,属于非常珍稀的品种,叫做白头夜猴。”。来自东北林业大学的志愿者团队齐上阵,为现场的公众们讲解野生动植物们背后有趣有料的故事,向我们展现出了野生动植物和生境震撼心灵的美。 通过这些生动的影像和志愿者们的详细讲解服务,公众们走进了人类共同的家园,感受到河山壮阔和生命之美。 ※ 「阿拉善SEE劲草生物多样性嘉年华·哈尔滨站」图片展将持续到9月30日,欢迎小伙伴们持续前往哈西西城红城艺术港内观看~ 劲草生物多样性嘉年华·缘起 阿拉善SEE“劲草同行”项目凝聚了一批国内最优秀的生物多样性保育机构,如影像生物调查所(IBE)、荒野新疆、中国猫科动物保护联盟、美境自然、勺嘴鹬在中国、福建省观鸟协会等。这些劲草伙伴分布全国大江南北,包括新疆、四川、云南、广西、华北、福建等;在该议题下的工作范围广泛而深入,包括:栖息地保护与恢复、生态补偿、野生动植物监测、巡护和预警,自然教育与生态保育、自然影像记录等。 劲草同行于2017年3月,借劲草年会举办的时机,在广州做了第一场嘉年华,在公众与自然保护之间搭造了一座可触可视的桥梁,反响甚好,遂决定将此形式滚动下去。每一届均由在地劲草伙伴牵头,邀请在地环保机构,共创嘉年华。 目前已巡回了广州、深圳、福州三场,北京之后,广西南宁(11月)也将接过接力棒。 “劲草同行”是什么? 劲草同行项目(简称:劲草)是阿拉善SEE基金会在2012年12月发起的资助项目,由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和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参与资助,合一绿学院共同执行。 劲草同行通过辅导和陪伴成长期环保公益组织的关键人才,协助组织应对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发展瓶颈,促进其在“核心业务积淀”、“团队专业化”、“资源多元化拓展”等方向上有所突破,支持其成为在区域或议题上的引领型核心,更有效的回应环境问题。 劲草除了向伙伴机构提供连续3年、总额30万元的非限定性资助外,还为他们匹配由企业家和公益等各领域专家组成的导师团,陪伴、支持其成长。